------------ 富母亲与穷女儿全文阅读 第一卷 ------------ 第一章 黑土地上的黑seqing感 正值春天的季节。虽然乍暖还寒,但已是杨柳飘飘,绿树红花,莺歌燕舞。一个普通的日子,一辆红白相间的老式大客车在一条狭长的柏油公路上由北向南,一步三摇,慢腾腾的行驶,像是有什么心事儿。 这条公路是双行道,还没有人行道,够狭窄的,而且由于年久失修,加之通行的车辆又多如牛毛,早就不堪忍受重负,路面上就多是坑坑洼洼的,个别的地段,坑洼特别的大。 这车一路开来,车在颠簸,车内的人也在颠簸。车颠簸的厉害,车内的人颠簸的更厉害。遇到坑洼大的路段,坐在车厢后面的顾客,都能给颠起来老高,头都触碰到了车厢的顶部,砰砰砰的。 于是车厢里每隔一段时间就叫骂声连连:“哎幺!疼死了,疼死了!” “这是什么破公路啊!” “这车都能把人颠出心脏病来。” “这破公路是谋杀者!” “颠死人不偿命是咋的?” 此时这个客车由本省的碎花市开往肇源县,两地相隔近千里,路途遥遥。清早6点半发的车,预计5个小时左右到达终点站。 车的速度很慢,就像蜗牛在爬行,还像一头暮年的老牛在上坡。车的噪音很大,轰轰的,人的耳朵就像塞进棉花球一样,满满的,没有一点儿空隙。四溢的汽油味儿把人的胃都搅的如翻江倒海一般,要吐。 随着人的脑子也糊涂了,象是煮熟的浆糊了,也好像进入了白痴状态,什么也不愿意去想,什么也想不起来,一想就要吐; 潘梦婷此时就是这样的状态――她所有的记忆似乎都中断了,大脑一片空白。一切都好像没有了来源也没有了结尾,一个大活人只是作为一个不确定形体的符号,处在空荡荡、雾茫茫的过程中,像棉絮那样,没有了任何方向,没有了任何的知觉,像是茫然间走入了原始人的部落里一样。 她把头靠在座位背儿上,要么是闭着眼睛,防止看见车窗外物体的移动产生明显的错位感和晕眩感,减轻一下晕车的感觉和压力;要么是睁开眼睛,眼睛往车窗外多看看,美妙的景色通过眼睛能给心灵输送怡人的幸福感觉,脑袋里也多想想往昔岁月里愉快的事情。为此,她能做的,就是这样尽可量的分散自己晕车集中的注意力。 “姑娘,你不好受吗?”潘梦婷同座位的一个大娘问道。 这位大娘早就注意到她的表情特殊了。她感到这小姑娘长相不错,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儿,而且文文静静的,不爱说话,车上的一些个小姑娘喳喳呼呼的,在那儿又喊又叫的,但是这个小姑娘却是沉默寡言的。所以,也就显得格外的特别。也许被晕车的滋味儿搞得悲悲戚戚的吧!看上去挺可怜的呢!于是她就没有忍住一股暗暗的冲动,就来关心一下这个小姑娘。 “还可以。”潘梦婷笑笑,回答。 “用塑料袋吧?我这儿有。” “我准备了,谢谢您。” “你在哪儿下车?” “哦,终点,肇源。” “早着呢?你难受的话就说。” “好的,谢谢。” 潘梦婷前后座位的人们也都注意到了她的漂亮和她这里的宁静,他们心里在感慨:这小姑娘不错啊!漂漂亮亮文文静静的,谁不喜欢呢!只可惜是身边没有熟悉的人陪,只能是千里走单骑了!这就让人们自然产生了看她一眼或多眼的愿望。于是,她就被人回过头或者从旁侧看一眼,她却没有迎合这样的目光,仍然故我的行事儿:或望着车窗外,或闭目沉思。 一般情况下,她无论是坐什么车都总是有点晕车,有时候只是轻微的感觉,一般都能挺过去,但要是厉害的话,极其难受,就会翻江倒海,呕吐不止。她每次坐车,都怕这种厉害的情况出现,自己能做的就是从一上车就想方设法的制止这厉害的情况出现:要么吃半片儿晕车药,要么多看看窗外转移注意力。 这一次显然是不太厉害的那种情况,只是觉得有些难受,好在还没有吐,自己能随时把吐的欲望给压服住,即使这样,她为此连庆幸的心思都没有,只是期盼客车快点开,快点开,快点到达终点,下车后整个的人就一下子沐浴在迷人而清洁的阳光空气中,这有多好!这个享受对人来说有多么的简单!甚至很多人都会轻易意识不到这个简单的幸福。 可是现在,这个很多人都能享受到的简单的幸福,都成了她此时心底无比美好的向往和渴望:成了她的一个复杂的大事儿。 这时潘梦婷换挡,不再闭眼,睁开了眼睛,哦,车窗外,一切都尽收眼底。 这是一个视野非常开阔的大平原; 潘梦婷首先想到的是大平原的黑土:土质如漆黑的油墨,松软如新娘的棉被!像是深夜一般的浓黑!抓一把在手里,轻轻的一捻,都会流出油来!滴滴都是亮闪闪,如黑色的星星,挂在白色的夜空中。 她好像看到自己站在这漆黑如墨的土地上,手里的黑土,一点点、一丝丝的从自己的手指缝儿中间慢慢的飘落、飘落,自己就那么一动不动的站着,默默的看着这芬芳飘落的黑土,什么话都不说。 就这样潘梦婷自觉不自觉的开动了想象的马力,在她的思想意识里,一辆大马力的拖拉机就这样极具李白特色的夸张气质,突突的奔跑起来!那就让它跑起来,载着你跑起来。如果这样能减轻自己晕车的感觉和压力,那你就想象吧!尽可以开足马力的想象起来吧! 客车就在这个黑金土质的大平原腹部里缓慢的爬行。 潘梦婷的思想因为睁开了眼睛,看到窗外的一切,想象开启了闸门,而更为活跃,而且是异常的活跃。好像是这破旧的客车的颠簸给了她别样的情绪,就像是给她弹奏一曲特殊韵律的音乐。虽然是五音不全,即使百般难受,但也不耽误她的欣赏之情。 就这样,有什么东西像是酵母一样,催发并膨胀了她的诸多想象和感慨,直至诱发了她对大平原黑质土地和绿色植被的音乐般的欣赏之情。 她就不那么难受了。 哦,你看,你想一下,这个艰难爬行的大客车,多么像一个在母亲的腹中,耐不住外面风景和自己早日成人的诱惑,做着最艰难的努力,使劲儿的扔胳膊踢腿儿,争取早点出来,让母亲身体上变得轻松,让母亲收获喜悦的婴儿啊! 这个大平原,一望无际,一马平川,方圆几百里内没有任何山脉,没有任何丘陵,没有任何沟壑,有的只是一床这样硕大无边的绿色大棉被,五颜六色的花果淹没在这柔软无比的绿色的波浪里。‘ 这是植株的海洋,不是海洋胜似海洋。这是大草原的诗情:“风吹草低现牛羊”,也是诸多文学家笔下的,大自然的美妙的田园风光的呈现。 放眼望去,这可爱的绿色植被,绵延成海洋,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海洋,郁郁葱葱的绿色的大海洋,真的,黑土地、大平原产生的这种辽阔、平坦的想象力,让她不但减轻了晕车的感觉和压力,而且,还让她感受到了某种心底的颤动和震撼:像是发现了什么新事物,像是受到了某种新鲜的感染。 这平坦,这黑土,这绿色植被――大自然的孩子,人类的母亲,诞生于自然基础之上的所有生活的联想,如此简洁的诗句和内蕴的某种生活的情绪,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涌入到潘梦婷的心底世界了。 于是,她的心底世界也瞬间如此的辽阔、平坦。一切过往之思,过去的、现在的、将来的一切来来往往的思想、情绪,都变得如此的辽阔、平坦起来――信马由缰,风雨无阻的带着她漫游起来。 它,就是东北大平原中的松嫩平原中的某个地域。 这时潘梦婷依然闭上了眼睛,任凭车窗外夏日的风吹佛她的脸――好像是母亲的手,抚摸着她心底最为柔情细腻的地方,触动了她敏感多情的几处神经; 。它们在不经意中游走,然后浅浅入眠,一切记忆和思绪都醒着一样。 虽是闭着眼睛,但她就好像是看到了这一大块儿开阔而肥沃的黑土地,看到了如此柔情的绿色植被,看到了自己穿越时空的所思所想所感一样。真的,它们都有模有样的,清晰极了,也可爱极了。 在她眼里呈现的,在她脑海里想象的,一切的一切,都是特别的清晰、明朗,就像是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,透彻的洗涤了那一群星辰那样的清晰、明朗,不存留半点尘埃。 忽然,她就感觉心底一种什么东西忽然间热了,然后向四处迅速的扩散,蜿蜒着扩散,诗意般蜿蜒。顿时,她心底,一座九曲十八弯的湖中小桥出现了。这湖面多么像这辽阔而平坦的大平原。 她坐都有些坐不住了,但心底却是特别的舒服惬意。 好像是这个热度再一次猛然冲淡了晕车的感觉,也猛然间割断了自己的想象。她一点都不想呕吐了,恶心的感觉立刻就消失的无影无踪,接着便感觉自己好受多了。对你身边事务的美好的想象,总是能减缓你不舒服的感觉,真的。 她一如既往,每当身处故乡大自然的怀抱中,故土的情愫就密集生长,蓬松成一大群植株,完全的包裹住她――就难以抵挡发自心底的自觉不自觉的想象和赞美之情――哪怕这些想象和赞美都隐藏于内心的深处。 在生活中多赞美一下看到的东西,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东西,只要去努力发现它的细微的闪光之处,然后不吝惜感觉和语言,去想着法儿的赞美它,就会获得一种美的甚至是崇高的感觉,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忘掉难受和痛苦,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难受和痛苦的感觉。 的确,潘梦婷是相信并坚守人生这一法则的。而且她此时想象和赞美的乃是故乡故土,不是别的,是自己的故乡故土。这是游子在外也好归来也罢,她的心灵深处,最为温暖最具安慰气质的一副良药。 所以,当此时面对的好象是司空见惯、平淡无奇的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时,潘梦婷心底涌起的愉悦之情是:海洋一样的辽阔和深邃,铠甲一样的美丽和神秘!故乡故土的情愫,自然而生,相伴永远。 这一切,哪怕她只是在心中只是对自己一个人悄悄的欣赏和愉悦。 这是公元1986年五月底的一天,少女潘梦婷从外乡外地的碎花市坐客车回家,途经这个辽阔的东北大平原,给了她一股平淡的诗意和激情,她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小城――前方的鱼米之乡的肇源县。 中午11点半,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,这头老黄牛结束了颠簸,气喘吁吁的,累扁似的,终于爬进了悠然的小城。 -- fuck ads --> baidu_clb_slot_id = "933954"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