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--------- 正文 ------------ 第1章 朝堂新议,四皇子初展锋芒 朝堂新议,四皇子初展锋芒 “荒谬!简直是荒谬!”张尚书唾沫星子几乎喷到燕丹脸上,“四皇子,您这议案,是要掏空国库吗?” 朝堂之上,气氛剑拔弩张,仿佛一根紧绷的弓弦,随时可能断裂。 燕丹,大乾王朝的四皇子,一个被视为闲散王爷的穿越者,今日却抛出了一颗惊雷,一份旨在改善民生,富国强兵的新政议案。 他穿越到这个大乾王朝已经半年,深知自己看似锦衣玉食,实则如履薄冰。 无权无势,在夺嫡漩涡中如同浮萍,随时可能被吞噬。 今日,便是他破局的第一步。 距离北燕使臣到来仅剩三天,他必须在这之前,至少在朝堂上立住脚跟,才能在接下来的外交风波中占据一丝主动。 张尚书的反对,燕丹早有预料。 这位太子党羽,最擅长见风使舵,落井下石。 “李御史,您也觉得本王的提议不妥?”燕丹目光转向另一位老臣,语气平静,却暗藏锋芒。 李御史,清正廉洁,却是出了名的守旧派,对任何新事物都抱有怀疑态度。 果不其然,李御史捋了捋胡须,缓缓说道:“四皇子一片爱民之心,老臣感佩。只是,这议案兹事体大,还需从长计议啊……” 其他朝臣见状,纷纷附和,一时之间,反对声如潮水般涌来,将燕丹包围。 燕丹却丝毫不慌,嘴角的笑意反而更深了。 他环视众人,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。 “诸位大人似乎对本王的议案颇有微词,”燕丹顿了顿,语气玩味,“不知是觉得本王能力不足,还是……”他故意拖长了尾音,目光落在张尚书身上,“另有隐情?” 张尚书脸色一变,正要开口反驳,燕丹却抢先一步,从袖中取出一叠纸张,“既然诸位大人担心国库空虚,那本王今日便让诸位看看,什么叫做开源节流……” 燕丹将手中的纸张一一展开,上面并非佶屈聱牙的古文,而是绘制着简洁明了的图表,以及一些奇怪的符号。 “诸位请看,这是本王根据我大乾目前的情况,做的一份……呃,叫‘经济预测’。”他顿了顿,用了一个自己造的新词。 “如果按照本王的计划推行新政,百姓收入增加,消费力提升,商贸繁荣,最终受益的,还是国库!这叫‘良性循环’,懂?” 燕丹指着图表,侃侃而谈,将现代经济学知识融入其中,把改善民生后的好处比喻成一幅美好的画卷,听得一些年轻的官员眼中异彩连连。 “增加税收、稳定社会、增强国力……这可不是空口白话,而是有理有据的推演!” 张尚书见风向不对,立刻跳出来指责:“四皇子,你这分明是收买人心,图谋不轨!” 燕丹冷笑一声:“张大人此言差矣。本王一心为国为民,何来收买人心之说?倒是张大人,平日里只知中饱私囊,可曾真正关心过百姓疾苦?” 张尚书被怼得脸色铁青,却又无力反驳。 他平日里贪污受贿,早已是公开的秘密,只是碍于太子撑腰,无人敢言。 如今被燕丹当众揭穿,顿时颜面扫地。 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官员,此刻也开始重新思考燕丹的议案。 “四皇子所言,似乎……也并非全无道理……”一位官员低声自语。 燕丹趁热打铁,继续解释自己的方案,并承诺会对新政进行严格的监管,防止出现腐败问题。 就在他以为胜券在握之时,李御史却缓缓开口了…… 李御史缓缓开口,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:“四皇子,您这新策虽好,但未免太过激进。我大乾自古以来,政令须循规蹈矩,不可轻易变动。若贸然推行,恐有不测之虞。” 燕丹心头一紧,旋即一笑,朗声道:“李御史所言甚是,但望您能倾听下本王的见解。实际上,世间万物,无一不处于变革之中。所谓传统,也需随着时代而进步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坚定地环视众人。 “请诸位大人聆听一个例子。在本王的家乡,有一个名叫‘工业革命’的时期,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跃。那时的人们也有许多保守派,反对变革。但最终,社会的快速发展证明了变革的力量。”燕丹语气中透着自信,仿佛在讲述一个早已印证的历史。 李御史眉头微皱,显然对燕丹的言论有些动摇,但仍然试图反驳:“四皇子,那毕竟是他国之事,我大乾自有国情不同。贸然效法,恐有适得其反之弊。” 燕丹微微一笑,从袖中取出另一叠纸张,展开后展示给众人:“李御史,诸位大人,这便是我大乾某地近年来的经济数据。不难看出,唯有改革,才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。”他指着图表上的数据,侃侃而谈:“若不变革,我大乾便会在国力竞赛中落后于人,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!” 朝堂上一时鸦雀无声,不少中立朝臣开始认真反思燕丹的议案。 一些年轻的官员更是频频点头,显然被燕丹的言辞所打动。 唯有张尚书脸色铁青,仿佛预感到了不妙。 突然,一位中年官员站了出来,语气平和:“四皇子所言,也并非全无道理。不如,将此议案暂作备选,待下朝后再详细讨论,如何?” 张尚书见风向有所转变,心中慌乱,却不敢再贸然反对。 他暗自咬牙,心中誓言定要想法子挫败燕丹的议案。 朝会散去,燕丹回到四皇子府,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意。 孙谋士早已候在府中,见燕丹归来,忙上前迎道:“四皇子,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,真是出彩至极。但切记,张尚书等人不会善罢甘休,需小心应对。” 燕丹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:“我自然明白。不过,今日一战,已初见成效。接下来,只需稳扎稳打,逐步推进。” 孙谋士担忧道:“四皇子,张尚书等人虎视眈眈,势必会寻找机会反扑。您需多加留意,不可掉以轻心。” 燕丹微微一笑,转身朝内室走去,心中已有了下一步的计划。 他轻声自语:“朝堂之争,不过是棋盘上的博弈。我燕丹,早已做好了准备……” 只见他步入内室,关上门,神秘的笑意在嘴角渐浓,仿佛已经预见了未来的胜局。 ------------ 第2章御园相遇,情愫暗生难自知 燕丹揉了揉眉心,议案推进的阻力比想象中更大,张尚书那老狐狸摆明了要跟他对着干。 烦闷之际,他信步来到御花园,寻求一些宁静。 赵护卫亦步亦趋地跟着,时刻警惕着周围的风吹草动,毕竟这宫里,想要四皇子“意外”的人可不少。 此刻,太子一党正聚集在东宫,密谋着新的阴招,意图彻底断送燕丹的政治前途,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,正暗流涌动。 御花园深处,一袭白衣胜雪的女子,正静静地赏着盛开的牡丹。 魏灵儿,魏家嫡女,今日随祖父进宫觐见皇后。 她肤如凝脂,眉目如画,宛若误入凡尘的仙子,一颦一笑间,皆是动人心魄的优雅。 燕丹的目光,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,这姑娘,有点意思。 似是察觉到有人注视,魏灵儿缓缓转过身,看到燕丹的瞬间,微微屈膝行礼:“臣女见过四皇子。” 抬起头时,清澈的眸子里带着一丝好奇,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。 燕丹心中一动,这眼神,干净得像一汪清泉,又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,让他不禁起了几分逗弄的心思。 “魏小姐不必多礼,”燕丹温润一笑,语气中带着几分亲和,“这御花园的景色,倒是与魏小姐的气质相得益彰。” 魏灵儿的脸颊微微泛红,轻声道:“四皇子谬赞了。” 燕丹正欲开口,却见赵护卫凑上前来,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。 燕丹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,目光中闪过一丝冷意。 他挥了挥手,示意赵护卫退下,然后转头看向魏灵儿,嘴角重新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:“看来,有些人还真是闲不住啊……”魏灵儿见燕丹脸色变化,心中好奇更甚。 她轻轻摆弄着手中的丝帕,上面绣着精致的兰花,散发着淡淡的幽香。 “四皇子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?”她轻声问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。 燕丹闻到这淡雅的香气,心中莫名平静了几分。 “一些朝堂上的琐事罢了,”燕丹轻描淡写地说道,“魏小姐对朝政也感兴趣?” 灵儿眸子一亮,“臣女听闻四皇子提出了改善民生的议案,不知……”她略带犹豫地停顿了一下,“不知能否向四皇子请教一二?” 燕丹饶有兴致地挑了挑眉,这魏家小姐,倒不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。 “魏小姐想问什么?” “臣女愚钝,只是不明白,为何四皇子的议案会遭到如此多的阻挠?”灵儿清澈的眸子中带着一丝不解,也带着一丝对燕丹的崇拜,看得燕丹心中暗爽。 他耐心地将议案的利弊,以及朝中各方势力的盘算娓娓道来,灵儿听得入神,不时投来赞许的目光,手中的丝帕也不自觉地绞动起来。 “原来如此,”灵儿恍然大悟,“四皇子心系百姓,实乃我大乾之福。” 燕丹淡淡一笑,谦虚道:“魏小姐过誉了,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。” 这时,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缓缓走来,正是魏家老爷子。 他慈祥地看了一眼灵儿,然后转向燕丹,拱手道:“老朽见过四皇子。” 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。 “魏老不必多礼,”燕丹回礼道。 魏老爷子看似随意地提起了朝堂之事:“四皇子的议案,老朽也略有耳闻。只是这朝堂之事,牵一发而动全身,还望四皇子三思而后行啊。” 这看似关切的话语中,却暗藏着警告之意。 燕丹不动声色地应对:“魏老的提醒,本王铭记于心。只是有些事,即便明知山有虎,也偏向虎山行。” 魏老爷子深深地看了燕丹一眼,意味深长地说:“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,但也要量力而行啊。” 燕丹微微一笑,正欲开口,赵护卫再次出现,凑近燕丹耳边低语:“殿下,宫里出事了……” 赵护卫带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——太子那厮居然暗中威胁中立派系的几位关键朝臣,逼他们放弃支持燕丹的议案! 好家伙,玩阴的是吧? 燕丹冷笑一声,“就这点手段,也想跟我卷? “ 他可不是吃素的! “赵护卫,按我说的去办…”燕丹附在赵护卫耳边,低语几句,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。 赵护卫领命而去,身影迅速消失在御花园深处。 燕丹重新看向魏家祖孙,脸上依旧挂着温润如玉的笑容,仿佛刚才的阴云从未出现。 与魏老爷子又寒暄了几句后,便告辞离开,只留下淡淡的檀香,萦绕在魏灵儿鼻尖。 赵护卫不愧是燕丹的心腹,办事效率极高。 他秘密联系了那几位被威胁的朝臣,并传达了燕丹的承诺——只要他们支持议案,燕丹保证他们的安全,并且给予丰厚的回报。 “四皇子殿下,此话当真?”一位朝臣有些犹豫,太子可不是好惹的。 赵护卫冷笑一声:“我家殿下金口玉言,岂会诓骗尔等?更何况,太子之位,鹿死谁手尚未可知!” 他又将燕丹教给他的现代政治博弈的道理,添油加醋地解释了一番,什么“风险与收益并存”、“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”等等,听得几位老臣一愣一愣的。 最终,有几位老臣被燕丹的魄力与赵护卫的口才说服,决定不顾太子的威胁,支持燕丹的议案。 与此同时,燕丹和魏灵儿的对话,被一个不起眼的宫女听了个正着。 这宫女正是太子安插的眼线,她添油加醋地将此事传了出去,宫里顿时流言四起。 有人说魏家要和四皇子结盟,也有人说魏家小姐倾心于四皇子,总之,各种版本的八卦在宫中飞速传播,让各方势力都更加关注燕丹的一举一动。 回到府中,燕丹揉了揉太阳穴,这宫里的消息传播速度,堪比5G网络啊。 他看了一眼窗外逐渐暗沉的天色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:“太子,你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?好戏才刚刚开始呢!” 而另一边,魏灵儿回到家中,脑海里不断浮现燕丹的身影。 他温润的笑容,他自信的眼神,他侃侃而谈的姿态,都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。 她不自觉地抚摸着手中的丝帕,上面还残留着燕丹身上淡淡的檀香,让她心乱如麻。 燕丹站在书房的窗前,望着天边最后一抹余晖,心中思绪万千。 他知道,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,太子和那些老狐狸肯定不会善罢甘休。 但他无所畏惧,因为他有现代知识这个金手指,更有像赵护卫这样忠心耿耿的伙伴。 这时,赵护卫急匆匆地走了进来,脸色凝重:“殿下,出事了…集市上…” ------------ 第3章 集市揭秘,民心渐向四皇子 赵护卫语气急促:“殿下,集市上出事了!有人散播谣言,说您的新政会加重百姓赋税,现在民怨沸腾,好多人都说要联名上书反对!” 燕丹眸光一凛,一股寒意从眼底闪过。 谣言? 加重赋税?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! 他的新政明明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,促进商业发展,怎么可能会加重赋税? 是谁在背后捣鬼? “走,去集市!”燕丹当机立断,他倒要看看,是谁敢如此胆大包天,歪曲事实,煽动民心。 来到熙熙攘攘的集市,燕丹和赵护卫换上普通百姓的衣裳,低调地混入人群中。 嘈杂的声音此起彼伏,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,其中关于新政加重赋税的谣言传播得最广,几乎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。 “唉,听说四皇子的新政要加重我们的赋税啊!这日子可怎么过哟!” “可不是嘛!本来就生活艰难,这下更是雪上加霜了!” 听着百姓们的议论,燕丹心中怒火翻涌。 他费尽心思推行新政,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,如今却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,扭曲成加重百姓负担的罪魁祸首,这让他如何能忍? 经过一番明察暗访,燕丹很快锁定了谣言的源头——一个名叫王商人的家伙。 只见他站在人群中央,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新政实施后百姓们水深火热的生活,说得唾沫横飞,仿佛亲眼所见一般。 周围的百姓被他煽动得情绪激动,纷纷表示要反对新政。 燕丹冷冷地注视着王商人,心中冷笑:演技不错,可惜,你遇到了我。 他走到王商人面前,装作不经意地问道:“这位大哥,你说的可是真的?四皇子的新政真的会加重我们的赋税?” 王商人瞥了他一眼,傲慢地说道:“当然是真的!我还能骗你不成?这可是我亲耳听到的!” 燕丹故作惊讶:“可是,我听说四皇子的新政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啊,怎么会加重赋税呢?” 王商人嗤之以鼻:“你懂什么?这些都是表面功夫!实际上,四皇子是想借着新政的名义,搜刮民脂民膏!” 燕丹嘴角微微上扬,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。 “哦?既然如此,那你说说,这新政到底会如何加重我们的赋税?” 王商人顿时语塞,他只是按照幕后之人的指示散播谣言,根本没想过具体的细节。 他支支吾吾地说道:“这……这我也不知道,反正就是会加重赋税!” 燕丹心中冷笑,鱼儿上钩了! 他清了清嗓子,朗声说道:“既然这位大哥不知道,那不如我来给大家算一笔账……” 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周围的人群,声音洪亮而自信:“各位乡亲父老,且听我一言……” 燕丹微微一笑,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,那笑容在阳光下格外耀眼。 “咱们就拿这集市上最常见的布匹来说吧。”他指着旁边一个布摊,“现在一匹布的价格是多少?想必大家都清楚吧?” 周围的百姓纷纷点头,有人高声喊道:“八十文!” “没错,八十文!”燕丹肯定道,“而我的新政实施后,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剥削,布匹的价格将会降低到六十文!也就是说,每匹布能省下二十文!二十文钱虽然不多,但积少成多,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啊!” 人群中开始窃窃私语,有人已经开始动摇,觉得王商人说的似乎不太对劲。 燕丹继续说道:“不仅如此,新政还会鼓励商业发展,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,让大家都能找到活干,赚到钱!到时候,大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,怎么会像这位大哥说的那样,雪上加霜呢?” 他顿了顿,目光锐利地扫过王商人,语气加重:“这位大哥,你口口声声说新政会加重赋税,可你倒是说说,到底会加重多少?你算过吗?还是说,你只是信口开河,胡说八道?” 王商人被燕丹的气势震慑住了,他额头上渗出冷汗,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。 周围的百姓也开始对他投来怀疑的目光。 “他根本就是在胡说!”人群中有人喊道,“四皇子说的有道理,新政对我们有好处!” “对!我们相信四皇子!”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支持燕丹。 王商人见势不妙,脸色变得阴沉起来。 他朝着身后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使了个眼色。 这几个汉子立刻会意,气势汹汹地朝燕丹走去。 “想干什么?!”赵护卫一步跨到燕丹面前,挡住那几个汉子,厉声喝道。 “小子,别多管闲事!”一个汉子恶狠狠地说道,“我们只是想请这位公子去喝杯茶,聊聊天。” “哼,想动我家公子,先过我这关!”赵护卫拔出佩剑,剑锋直指那几个汉子。 场面顿时剑拔弩张,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。 周围的百姓纷纷后退,生怕被卷入这场冲突。 “住手!”燕丹抬手制止了赵护卫,“不用跟他们一般见识。”他转向王商人,眼神冰冷,“王老板,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。” 燕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从袖中掏出一封信,在王商人面前晃了晃。 “王老板,你跟邻国细作的通信,还真是‘感人’啊。字里行间,满满都是对大乾百姓的‘爱’。” 王商人的脸瞬间变得惨白,他怎么也没想到,燕丹竟然拿到了他的底牌。 周围的百姓顿时炸开了锅,纷纷指责王商人是卖国贼。 “好你个王商人,竟然勾结外人,陷害四皇子!” “呸!亏我之前还同情你,原来你才是真正的坏人!” “打死他!打死这个卖国贼!” 群情激愤,王商人吓得浑身发抖,他带来的几个打手也吓得四散而逃,生怕被愤怒的百姓撕成碎片。 王商人像一只丧家之犬,被众人唾骂,狼狈不堪地逃离了集市。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,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。 百姓们纷纷称赞四皇子的睿智和果敢,对他的新政也更加支持。 朝中原本摇摆不定的官员们,看到民心所向,也纷纷倒戈,表示愿意支持新政的实施。 太子的势力受到了重创,他脸色阴沉,将手中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。 “该死的燕丹!竟然坏我好事!”太子咬牙切齿地说道,“看来,我们得使出更狠辣的手段了!” 与此同时,四皇子府内,燕丹和孙谋士正在商议下一步的计划。 “殿下,这次我们虽然赢了一局,但太子不会善罢甘休的,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。”孙谋士一脸严肃地说道。 燕丹点了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 “我知道,太子肯定不会轻易放过我。不过,我也不会坐以待毙的。”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,“接下来,我们要……” 就在这时,一个下人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一封信。 “殿下,魏府送来一封信。” 燕丹接过信,打开一看,脸色微微一变。 “魏老爷子邀请我今晚去他书房一叙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眼中闪过一丝疑惑,“魏老爷子找我,会有什么事呢?” ------------ 第4章 魏府密谈,转机暗藏深意 燕丹展开信笺,魏老爷子苍劲的字迹跃然纸上,邀请他今晚到魏府书房一叙。 他知道,这是个机会,一个争取魏家支持他新政的机会。 魏家,在大乾王朝的地位举足轻重,若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,新政推行的阻力便会小很多。 但这机会,也伴随着风险。 魏老爷子老谋深算,绝非等闲之辈,更遑论太子党此刻正虎视眈眈,就等着抓他错处。 夜幕降临,燕丹只带了孙谋士和两名侍卫,低调地来到了魏府。 穿过曲折的长廊,来到书房外,早有下人等候,引他入内。 书房内,魏老爷子正襟危坐,手中摩挲着一串沉香木珠。 见燕丹进来,他微微颔首,示意他坐下。 寒暄过后,魏老爷子开门见山:“四皇子,你的新政,老夫仔细研究过了,立意虽好,但牵扯甚广,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,实施起来,怕是困难重重啊。” 燕丹早料到魏老爷子会有此一说,不慌不忙地答道:“老爷子所言极是,但这新政利国利民,长远来看,对大乾王朝的繁荣昌盛至关重要。” 他顿了顿,接着说道,“就好比这修路,初期投入巨大,但路修好了,商贸往来便捷,经济自然繁荣,税收也会随之增加,最终受益的,还是朝廷和百姓。” 魏老爷子捋着胡须,沉吟片刻:“四皇子所言,老夫并非不懂。只是这朝中局势复杂,太子党羽众多,你确定自己能应付他们的反扑?” 燕丹目光坚定,语气沉稳:“我既然敢提出这新政,自然就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。我有一套完整的规划,涉及经济、民生、军事等各个方面,足以确保新政的顺利实施。” 他将自己构思已久的计划娓娓道来,从发展经济到提升民生,从加强军事到巩固边防,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,逻辑清晰,听得魏老爷子频频点头。 正当两人谈论正酣之际,书房的门轻轻被推开…… 书房的门轻轻被推开,一个身影款款而来,正是魏灵儿。 她端着精致的茶点,莲步轻移,走到燕丹身旁。 “父亲,四皇子远道而来,想必也渴了,先用些茶点吧。” 魏灵儿柔声说道,将茶点放在燕丹手边的小几上。 在放下的那一刻,她纤细的手指似有若无地触碰到了燕丹的手背。 燕丹心中微微一动,抬眼看向她。 魏灵儿也正好抬头,四目相对,她的眼神中满是温柔与信任,仿佛在无声地传递着支持和鼓励。 一股暖流涌上燕丹心头,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 魏老爷子看着这一幕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。 他轻咳一声,说道:“四皇子,你的计划虽然听起来不错,但朝堂之上,光有计划可不够,还需要强大的后盾力量。太子党根基深厚,你拿什么与之抗衡?” 燕丹微微一笑,胸有成竹地说道:“老爷子,您觉得什么是最大的后盾?”他顿了顿,目光炯炯,“民心所向,才是最大的后盾!” “民心?”魏老爷子挑了挑眉,似乎有些不以为然。 “不错,正是民心!”燕丹语气坚定,“自从我提出新政以来,得到了不少百姓的支持。您或许不知道,如今集市上,百姓们都在谈论新政,他们对我的支持,超乎您的想象。” 燕丹将自己在民间逐渐积累的声望,以及百姓对他的拥戴,详细地讲述了一遍。 他描绘了百姓对新政的期盼,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听得魏老爷子也微微有些动容。 魏老爷子沉吟片刻,似乎被燕丹的话语所震撼。 他深深地看了燕丹一眼,缓缓说道:“四皇子,你……” 魏灵儿见状,轻轻开口道:“父亲……” 魏灵儿轻轻开口道:“父亲,女儿也觉得四皇子的新政利国利民,值得一试。女儿近日走访了一些民间作坊,发现百姓们对新政的期盼甚高,他们都希望生活能有所改善。” 她顿了顿,目光转向燕丹,眼中带着一丝钦佩,“四皇子心系百姓,实乃大乾之福。” 魏灵儿这番话,看似温柔婉约,实则绵里藏针,既表达了对燕丹的支持,又巧妙地提醒了魏老爷子民心所向的重要性。 魏老爷子看着女儿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。 他没想到,平日里温柔娴静的女儿,竟然也有如此见识。 他重新审视了燕丹一番,心中暗想:或许,这个四皇子真有几分本事。 “四皇子,”魏老爷子缓缓开口,“老夫可以答应你,魏家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你的新政,但你也需明白,这朝堂之上,步步惊心,稍有不慎,便会万劫不复。老夫希望,你能说到做到,莫要辜负了老夫的期望,也莫要辜负了百姓的期望。” 燕丹闻言大喜,起身拱手道:“老爷子放心,燕丹定不负所托!” 他知道,魏家的支持,对他来说意义重大。 这不仅意味着他的新政又多了一份助力,更意味着他在朝堂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。 燕丹离开魏府后,太子党得知了此事,顿时坐不住了。 “岂有此理!这魏家竟然敢支持老四,真是活腻了!”太子怒不可遏,狠狠地摔了手中的茶杯。 “殿下息怒,”太子身边的谋士阴恻恻地说道,“魏家虽然势大,但也不是铁板一块。我们可以从他们内部入手,瓦解他们的支持。” 与此同时,燕丹回到四皇子府,立即召集孙谋士商议对策。 “孙谋士,魏家虽然答应支持我们,但他们的态度还比较谨慎。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各方支持,才能应对接下来的挑战。” 孙谋士点了点头,沉吟片刻后说道:“殿下,臣以为,我们可以……” 他附在燕丹耳边,低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。 燕丹听后,眼中精光一闪:“好!就按你说的办!” 第二天清晨,一封奏折被送到了皇上的御案上…… “魏家,你们这是要做什么?!”皇上看着奏折上的内容,脸色铁青。 ------------ 第5章 朝堂逆袭,议案渐入佳境 朝堂之上,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前的沉寂。 龙椅上的皇帝面色阴沉,手里紧紧捏着那封奏折。 众臣噤若寒蝉,都知道今日的朝会将是一场腥风血雨。 四皇子燕丹一袭青衫,神色平静,仿佛这场风暴的中心与他无关。 他身后,孙谋士低眉顺眼,手里却紧紧攥着几张纸,手心微微出汗。 张尚书率先发难,他阴阳怪气地笑道:“四皇子殿下,你这新政,说是利国利民,可臣怎么瞧着,像是空中楼阁,不切实际啊!我大乾立国数百年,祖宗规矩不能丢,你这番折腾,怕是要动摇国之根本!” 燕丹微微一笑,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图册,展开后,上面赫然是几幅图画,以及密密麻麻的数据。 “张大人,所谓固步自封,才是真正的动摇国本。您可知,在海外有一国,名为……” 他停顿了一下,用了一个众人能理解的比喻,“姑且称之为‘极乐之国’吧。他们也曾如我大乾一般,恪守传统。但后来,他们勇于变革,如今国力强盛,百姓安居乐业。本皇子这新政,正是借鉴了他们的经验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何来动摇国本之说?” 图册上的数据和图画清晰明了,即使是顽固不化的老臣,也不得不承认,这“极乐之国”的发展确实令人惊叹。 张尚书哑口无言,脸色涨红,像一只被掐住脖子的公鸡。 眼见张尚书败下阵来,一直沉默不语的李御史站了出来,他捋了捋胡须,缓缓开口:“四皇子殿下,老臣并非反对变革,只是……” 他顿了顿,目光如炬地盯着燕丹,“这新政,是否与我大乾的礼法相悖啊?” 燕丹正要开口,却见李御史身后一人,悄悄递给李御史一张纸条。 李御史看完,脸色微变,看向燕丹的目光也变得复杂起来。 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四皇子殿下,恕老臣直言……” “...老臣觉得,这新政,似乎对女子在外抛头露面之事,未免太过纵容了?” 燕丹心中暗笑,这老狐狸,终于露出尾巴了。 看来是有人给他递了消息,想用“女德”来攻击他。 “李大人所言极是,” 燕丹一脸认真,“女子确实应当遵守礼法。但‘女子无才便是德’这句话,却有待商榷。我大乾如今百废待兴,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。若是将一半的人才拒之门外,岂不是自断臂膀?本皇子的新政,并非鼓励女子在外抛头露面,而是给她们一个展现才能的机会。若是她们有经商之才,为何不能开设店铺,为国家库藏添砖加瓦?若是她们有治病救人之能,为何不能行医救世,造福百姓?” 他顿了顿,又道:“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,都是建立在不违背礼法的基础上。本皇子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,确保女子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,也能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。这就好比……” 燕丹突然想到一个现代的管理学概念,“关键绩效指标(KPI)考核!我们将根据她们的贡献进行评估,奖罚分明,既能激发她们的积极性,又能防止出现不良现象。” 李御史一时语塞,他没想到燕丹居然能把这“女子在外抛头露面”的问题,说得如此冠冕堂皇。 就在众人以为燕丹会继续反驳群儒之时,他却突然话锋一转,“刘大人,您一直关注民生,不知您对本皇子的新政有何看法?” 他点名的这位刘大人,既不属于太子党,也不属于其他任何派系,一直以来都保持中立。 刘大人显然没想到会被点名,愣了一下才缓缓起身。 这段时间,燕丹在民间推行的一些小改革,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,刘大人也曾耳闻目睹。 “回禀四皇子殿下,”刘大人斟酌着言辞,“老臣以为,新政虽然有些激进,但确实有一些可取之处……” 刘大人话音未落,便有几位原本摇摆不定的朝臣,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,言语间,竟是对燕丹的新政多了几分赞赏。 燕丹嘴角微微上扬 他环视一周,目光落在太子身上,轻声道:“太子殿下,不知您……”燕丹微微一笑,看向太子,拱手道:“太子殿下,不知您对臣弟的新政有何高见?” 太子脸色阴沉,他没想到燕丹居然敢在朝堂上公开逼迫他表态。 他刚想开口反驳,燕丹却抢先一步,从袖中掏出一份厚厚的奏折,高声道:“父皇,儿臣这里有一份详细的实施计划,请父皇过目!” 皇帝接过奏折,仔细翻阅起来。 奏折上,燕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,阐述了新政的具体实施步骤,以及对各方利益的平衡方案。 他甚至还引用了“二八定律”(80/20法则,指在任何一组东西中,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,约20%,其余80%尽管是多数,却是次要的)、“帕累托最优”(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,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,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,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,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)等现代管理学概念,听得众臣云里雾里,却又不明觉厉。 看到奏折上那些“看得懂,但又好像没完全看懂”的专业术语,一些原本担心自身利益受损的朝臣,开始重新考虑支持燕丹的议案。 毕竟,谁也不想错过这趟“共同致富”的快车。 太子看完奏折,脸色更加难看。 他原本以为可以利用朝臣的保守思想,轻松否决燕丹的议案,没想到燕丹居然早有准备,还搬出了皇帝当挡箭牌。 “好!好一个四皇子!”皇帝看完奏折,龙颜大悦,“这份计划,深得朕心!众卿家,可还有异议?” 经过这一轮的辩论,支持燕丹议案的朝臣数量进一步增加,已经接近目标数量。 太子党和守旧派大为震惊,他们没想到燕丹居然能在短短时间内扭转局势。 张尚书急得满头大汗,他偷偷看了一眼太子,眼神中充满了焦虑。 太子微微摇头,示意他稍安勿躁。 他知道,现在还不是跟燕丹撕破脸的时候。 下朝后,燕丹和孙谋士回到四皇子府。 孙谋士一脸兴奋地说道:“殿下,您今日真是太厉害了!那‘关键绩效指标(KPI)’是什么?简直是神来之笔!” 燕丹笑了笑,没有解释。 他正要开口说话,突然,一个侍卫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,脸色苍白地说道:“殿下,不好了!太子党……” 侍卫的话戛然而止,因为他看到燕丹的眼神,瞬间变得冰冷如霜。